一件鋦匠挑子的世界交接
7月10日,世界技能博物館首批展品交接儀式在上海黃浦區(qū)隆重舉行。盤錦福德匯遼河民俗博物館負責人辛亞萍,向博物館籌辦方捐贈了一件民國時期遼河流域的“鋦匠挑子”,還有兩個鋦好的民國青瓷碗,引發(fā)了在場中外客人的關(guān)注。
說起鋦匠手藝,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陌生。這是一種把打碎的瓷器,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“鋦子”,再修復起來的技術(shù)?!皼]有金剛鉆,不攬瓷器活”,說的正是鋦匠。在從前那個年代,一個使用多年稱手稱心的瓷碗、瓷杯如果裂開碎掉了,人們通常不愿扔掉,此時鋦匠們就能夠大顯身手了。技藝高超的鋦匠用精巧的槌子、鉆子等工具沿著薄薄的瓷器裂沿打好釘孔,然后將銅質(zhì)或銀質(zhì)的“鋦釘”釘腳釘入孔內(nèi),把瓷器復合并加固。瓷器由此嚴絲合縫、滴水不滲。當然,小到杯碟碗盞、大到盆壺甕缸的修復,都難不倒鋦匠。有的技藝高超的鋦匠甚至能把鋦釘打造成花鳥形狀,反倒讓修復后的瓷器顯得美妙絕倫、別具玩味,鋦匠手藝由此也成為了一門魅力獨特的技藝絕活。
福德匯遼河民俗博物館捐贈的這件鋦匠挑子所蘊含的“精工巧技”和“工匠精神”,與世界技能博物館辦館宗旨深度契合,博物館籌辦方對它一見傾心、高度評價。在交接儀式上,這件鋦匠挑子得以入選優(yōu)秀代表展品,由世界技能組織CEO大衛(wèi)·霍伊頒發(fā)證書,由國家人社部司長張立新與辛亞萍一同為它揭開“蓋頭”,接受在場中外客人“一睹芳容”:這件木質(zhì)的鋦匠挑子,古樸的漆色閃耀著時光沖刷的印痕,精巧的設(shè)計折射出精湛高超的匠人技藝,已被磨亮了的把手和扁擔正在無聲地講述那穿行在王宮大院、尋常人家的悠悠往事。
“這件鋦匠挑子是我們福德匯遼河民俗博物館最重要的藏品之一。這次選擇把鋦匠挑子捐贈給世界技能博物館,主要是考慮到這件鋦匠挑子是一個歷史時期民間技藝的代表,同時也是我們遼河流域非遺文化傳承的代表。這件鋦匠挑子反映出了我們祖輩遼河人在手藝技術(shù)上的鉆研和磨練,我們這一代人更加應當做好精神傳承,讓我們手上掌握的各種技藝更加精湛。”遼河民俗博物館負責人辛亞萍在談到這個“館藏之寶”時非常自豪。
據(jù)了解,世界技能博物館是由世界技能組織、國家人社部、上海人民政府簽約共建的永久開放的公益性博物館。目前正在籌建當中,計劃將于2021年9月世界技能大賽在上海舉辦期間開館。本次參加博物館交接儀式的首批展品,共有30組105件,覆蓋了紡織、鋼鐵、航天、電氣、造船、建工、飛機、汽車等多個領(lǐng)域。這些展品有實物、有照片、有影像;有工具、有作品,還有人物和故事;有遠渡重洋的國際技能展品,也有體現(xiàn)我國技能發(fā)展特點的展品;有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技能大賽獎牌,也有我國選手獲得的第一個阿爾伯特世界技能大賽獎牌;有展示中國古代技能的戰(zhàn)國陶器,也有當代技藝最精致的刺繡作品。福德匯遼河民俗博物館的鋦匠挑子同這些展品匯集在一起,仿佛架起了一條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技能交流之路,讓古今中外燦爛的技能文明成果同場共鳴。
“目前,福德匯遼河民俗博物館已經(jīng)與世界技能博物館籌辦方建立了深厚的‘館際友誼’。這次我們館捐贈展品,也是應了世界技能博物館籌辦方的邀請。同時,福德匯遼河民俗博物館也是‘世界技能大賽餐廳服務項目中國集訓基地’,是繼上海、廣州、杭州之后,國家人社部批準的第四家世界技能大賽餐廳服務技能實訓基地。所以我們所捐贈的展品份量更重。”辛亞萍笑著介紹。
必須要提及的是,世界技能大賽這個賽事,有著“技能奧林匹克”之稱。與體育奧林匹克運動會追求的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強”目標不同,世界技能大賽追求的是“匠心不舍、精益求精”。每2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賽越來越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(guān)注,各國選手們聚集在一起,共同角逐6大類的56個競賽項目。獲得世界技能大賽獎牌,不但是選手個人優(yōu)異技能的證明,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(qū)技能水平和精益程度的體現(xiàn)。
讓我們共同期待2021年9月世界技能博物館開館。屆時,這件鋦匠挑子將靜靜地陳列在展臺上,在全世界觀眾的面前展現(xiàn)遼河流域民間技藝和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。(宣傳部)